广州桑拿论坛

查看: 55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人处世要学会换位思考

[复制链接]

16

主题

16

帖子

12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6 17:0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这条永恒的成功法则适用于
每个人。因此,我们凡事应该多为他人想一点,要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
思考。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我们具有了同理心,能设身处地考虑
到对方的立场、观点、感受、难处,那么,上司与下属之间、同事之间
朋友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业务员与顾客之间等,就会多一
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照顾、多一分体贴,相互之间的关系就会更
为和谐、融洽、温馨。
春秋战国时代,燕国有个叫赵礼的人,他有一块在路边的田。靠近田
边的这段路比较低洼,下了雨就要积水,道路泥泞,难以行走。过路人只
好踏着他的田走过去。这使赵礼非常生气,于是他在田头上插了一个“禁
止通行,违者罚银两”的牌子。但行路人似乎视而不见,依然从他的田
地里穿行。他一气之下,便在低洼路面和田地中间挖了一条让人跨不过
去的沟。没想到,这不仅没能堵住行人踩田,反而由于行人要绕大弯子
而踩踏了更大面积的田地。为此,他常常与行人争吵不休,总令自己气
得寝食难安。
过了些时候,他的心慢慢地平静了下来,开始换位思考,田边小道如
此泥泞,行人当然不愿意走,如果把这条低洼的路修好,行人不就不从田
里穿过了吗?于是,他排除了路面上的积水,挑土填平了低洼路面,修了
一条平坦的小路。打那以后,行人再也不踩他的田了。
佛说,别人是你自己最好的一面镜子。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
对待你。你不为别人着想,别人就不会为你着想;你替别人着想,考虑别
人的方便,别人也会替你着想,考虑你的利益
由此可见,最好的关怀与抚慰并不是在言语之间,而是设身处地地站
在对方的立场,细心体会对方的实际需要。这种深层次的关爱,不但能安
慰对方祖丧的心情,使之情绪得到缓解,更能点燃他们心中爱的力量,从
而激发他们内在的无限潜能,这就是同理心
同理心和同情心不同,它更多的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
身处地、将心比心。用《岳阳楼记》里的话来讲意思就是“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说我们大多数的人都知道在与人交往
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但是在很多时候却难以做到,为什么会如此?倘
若要追究其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因为太过于自我。而我们要真正地做到换
位思考,就必须让自己保持一颗真诚的心
在人际交往中,不论面对的人是谁,也不论他是什么角色,只要我们
拥有一点儿友善,能够设身处地地了解和重视他人的想法,即便是产生了
分歧与矛盾也可以较为容易地找到解决方案,并培养和建立起良好的合作
情感。当两个人发生冲突或者误解时,如果你控制不住自己,任由伤人的
话语脱口而出,任由伤人的行为自由发泄,那么只会适得其反。如果你能
冷静下来,适时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想一想,也许就可以理解别人为什
么那么做,为什么那么说了,这样一来,误会解除,彼此的信任和理解就
会变得更深厚了。
其实,你也可以发现,在生活和工作中,凡是那些有着同理心的人大

都有着较好的人缘和不错的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不会把自己不喜欢
或者不愿意接受的事物强加于人;另一方面,他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推及他
人或者贴心地去猜测对方的喜好,并且和对方真诚分享。而那些自我的人
或许会得到一时的幸运,却很难拥有终生的幸福,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一个
多疑孤僻、自私自利、消沉悲观,凡事只从自身利益出发的人交往。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够了解自己,正是因为得不到了解或者了解
不够,所以才导致人情淡漠、沟通不畅,自私的人更自私。而对生活包容
的人会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想?自我的人大都很自私
武断,他们喜欢根据自己的猜测下结论,或者强行将自己的想法施加在别
人身上,丝毫不考虑别人的体会和感受。这样的人一般朋友很少,得到的
帮助和关爱也非常有限,在人际交往中时常处于被动和尴尬的局面就不足
为奇了。就像一位重症患者在病魔面前脆弱怯儒,他向医生诉说的时候
更多的是寻求一种理解和支持。而大多数医生这个时候都会把自己的意愿
放在一边,站在患者的立场,倾听并且给出合理的建议。这样在治疗之前
患者从心理上就已经信任了医生,并且对自己的病情有了很乐观的看法
如果这位医生丝毫不顾及患者的情绪,不等患者说完就开药,那么,患者
不但抵触,对医生不信任,同时也对自己的病情产生了消极的想法,从而
给治疗带来阻碍。
我们不能要求自我的人迅速将自己的思想境界提升到一个很高的高
度,那样也不现实。只是建议,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不要太过于武断,要
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理解对方所传达的信息,听明白对方说了什么
并且体谅、理解别人,这就已经迈出了很大的一步。比如一位下属向你诉
说他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或者情绪出现了低谷,你明白他当下的状态
并且理解他的这种状态时,就已经是同理心的表现了。如果你能及时提出

合理的建议帮助他渡过难关,那么你就已经不再是自我的人,而是一位值
得员工信任和尊重的领导,也是一个值得深交的朋友。如此良性循环,不
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你都会收获一份自信和快乐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有一个习惯,就是很少主动表达自己的需
求,而是给予暗示,让对方去猜,如果你对他不了解,或者对他话语中的
感情成分和隐含内容不了解,就很难知道他真实的意图,这样就会形成沟
通障碍。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要去瞎猜,更不要武断地下结论,你只要换
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去想一想,答案大多会了然于胸。
这一点,在为人处世的任何情况下都适用,而且你也可以避免因为武断而
犯下一些不必要的错误,给自己平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